在培訓中心領導及學校領導老師帶領下,首先瞻仰了潮州市抗日革命先烈陵墓,參觀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較好地傳承了紅色基因,培養了學生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志。接著,師生們還參觀了牌坊街,從中感受中華民族賢孝文化和傳統美德。接著又參觀了廣濟樓、廣濟橋、韓江、韓師、韓文公祠。祖國大好河山和燦爛深厚的文化底蘊再次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和民族自豪感,增強了學生們對祖國的文化認同以及學習上的動力,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
抗日革命先烈陵墓
紀念碑正(南)面上鐫“潮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下列“中國共產黨潮安縣、潮州市委員會,潮安縣、潮州市人民委員會,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潮安縣、潮州市委員會,潮安縣、潮州市工會聯合會,潮安縣、潮州市民主婦女聯合會,一九五五年四月五日建”。碑東面刻“永垂不朽”,中國共產黨潮安縣委員會立;西面刻“萬古長青”,中國共產黨潮州市委員會立。碑北面刻有25位烈士英名、性別及其犧牲時間。
這些烈士中,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中遭反動派迫害、屠殺、圍剿而犧牲的有李春濤、蔡英智、謝漢一、莊淑珍、李紹法、文錫響等烈士。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有陳良堡、陳初明等烈士。解放戰爭中被反動派殺害的有柯國泰、王增輝、江秀卿等烈士。
潮州人民為緬懷昔日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而犧牲的革命先烈,故于風景秀麗的潮州西湖建立紀念碑,使烈士精神代代相傳。該處已成為潮州愛國主義教育的一處重要場地。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政府和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指揮部為培養革命武裝力量創辦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所分校。它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政府在粵東的軍事搖籃。
參觀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古時統治者提倡倫理道德,把城鄉間于節義、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將其‘嘉德懿行’,書貼坊上旌表,稱為‘表閭’,故牌坊也具紀念作用。到明時改用石砌,加疊層樓,飾以花紋,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唯嘉靖時建多柱多門長牌坊。
2004年4月,潮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動工修復潮州牌坊街,共修復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東門街2座,新增“三陽門”和“十相留聲坊”2座牌坊。工程于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與廣濟橋齊名、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標志性景點,也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古牌坊街。
廣濟橋
潮州當地人叫湘子橋,全長518米,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該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是一座肅穆端莊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韓愈像,兩旁塑侍從張千、李萬。祠內石柱鐫刻對聯、四壁環生歷代碑刻40面,記載著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正殿左側有碑刻“功不在禹下”,這句話本出自韓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權、皇權的雙重壓抑下。他認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還艱難,用此稱贊孟子傳播儒家思想的功績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過來引用他的話來贊頌他。
本次研學活動,師生們紀律嚴明,用心投入,深受教育,同時也受到過往市民及教育同行的稱贊和好評!
最好的知識在路上!短暫而精彩的研學活動雖已結束,但是情懷和鼓舞是永遠不變的!此次研學實踐感慨古都朝代變遷,探尋民族風情,不僅使同學們對潮州歷史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為同學們的創新精神,鋪設了一條隱形的橋梁。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到重德、博學、崇實、創新,也為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做出一份貢獻!